中網理財/陳碧芬
連著幾家知名科技公司,都在財務報表上出了大狀況,直接連累簽核的會計師們;而金管會相繼祭出的管理新法,也把財務長列為首要嚴格監管對象,會計、財務專業人士的身價和形象雙雙受損。已經身在業內的人,或許只是感嘆生不逢時,然而還有更多的專科教授們,正在課堂上猶豫該如何教育成百上千、即將入行的年輕學子。
「從美國發生恩隆案開始,這個問題就在困擾我了」,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暨管理研究所長沈仰斌說,恩隆案的問題也是部分與會計師、財務長有關,美國部分大學的會計系還因此而前途堪慮,加上資訊電腦化融入一般會計作業,傳統會計人員的功能與重要性退化,多數有興趣於財務數字的大學生,普遍改選財務金融,使得報考財金學系的新生大幅增加,上課師資的調配是一大問題。
政治大學商學院會計系教授蘇瓜藤認為,其實大學部的學生沒有什麼概念,不了解博達案和訊碟案之間都有「蘿蔔銀行」,也還沒體會出被停業兩年的博達案會計師的苦處。「可是,在職班的碩士生就不一樣了」,他說,EMBA 各組的業界學員都會將之拿出來在課堂上討論,並且互相提醒可能漏失的地方,「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會發生這種事,因此善盡『社會責任』就成了我提醒大家的重要叮嚀了」。
蘇瓜藤對於會計師爾後的前途,明顯比沈仰斌來得樂觀許多。蘇瓜藤分析,以前會計師的工作低風險,只要照著會計準則去做,十之八九不會有問題,久而久之會計師業也陷入殺價競爭、流血搶客戶的境地;未來在市場遊戲規則導正下,會計師將是「業務中風險、可得回饋中高報酬」,義務和權利回歸應有的正比現象。
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陳美源,也覺得大學生也還在懵懵懂懂的階段,多數時間都花在數理技術分析的學習,看不出來數據背後、報告文字之外的弦音,然而基於授業解惑的教授職責,他還是必須在課堂上向同學解釋。「老師們覺得受到的衝擊更大」,陳美源說,這幾個案例都符合會計原則,也是課堂上老師教給學生的專業知識,結果卻是意外頻頻,「這要我如何講下去?」
有鑑於此,陳美源和教授朋友們互相叮嚀,在解讀數字、質化研究時,「多再思考一下」再予以論定,尤其多從「企業倫理」角度考量,施展必要的質疑和挑剔,多一道用心,好為社會培育出真正企業家。
- Oct 04 Mon 2004 16:02
陳美源發言
close
會計師頻突槌 財會學子心茫茫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
留言列表

